從 J.K. 羅琳 ( J.K. Rowling ) 於 1997 年打造童書《哈利波特》( Harry Potter ) 系列以來,並且在 2001 年由丹尼爾雷德克里夫 ( Daniel Radcliffe ) 、艾瑪華森 ( Emma Watson ) 以及魯伯特葛林 ( Rupert Grint )  3 人演出真人電影,魔法、巫師及女巫不再僅存於文字、想像,而是透過特效及實體打造替觀眾們建構出夢想中的世界。雖然《哈利波特》系列電影於 2011 年結束,但魔法熱潮並沒有因此停歇,在前傳《怪獸與牠們的產地》( Fantastic Beasts and Where To Find Them ) 於 2016 年上映後不僅再次掀起死忠粉絲們的狂熱、新進影迷的熱愛,身兼製作的 J.K. 羅琳也加碼宣布《怪獸》將以 5 部曲繼續引領這股風潮。


對於每個世代皆有不同的代表影視作品,好比盧卡斯影業一手創立的《星際大戰》( Star Wars ) 、改編自奇幻史詩的神作《魔戒》( The Lord of the Rings ) ,再來是對 80、90 年代堪稱是「童年必看」的《哈利波特》8 部電影。由於《哈利波特》系列在影壇叱詫了 10 個年頭,主演的「哈利波特」丹尼爾雷德克里夫、「妙麗」艾瑪華森、「榮恩」魯伯特葛林也因此成為全球賺最多、最知名的小巫師們。


不僅電影中出現的角色深植人心,J.K. 羅琳創造的「麻瓜」泛指沒有魔法的正常人、「爆竹」則是出生魔法世家卻沒有魔法基因,再來是分靈體、魁地奇等更成了全球火紅的虛擬名詞,這也使得外傳《怪獸與牠們的產地》於 2013 年宣布製作、開拍以後,忠實粉絲們對於電影中是否會出現《哈利波特》的經典元素而倍感期待。


首部曲《怪獸與牠們的產地》請來艾迪瑞德曼 ( Eddie Redmayne ) 詮釋撰寫出霍格華茲教科書的奇獸飼育學家紐特,並且由凱薩琳華特斯頓 ( Katherine Waterston ) 、丹富樂 ( Dan Fogler ) 及艾莉森蘇朵 ( Alison Sudol ) 等人演出,雖然故事以哈利波特出生前 50 年的魔法世界作為背景,卻可見到霍格華茲、赫夫帕夫圍巾,甚至是玻璃獸及死神的聖物標記等熟悉的元素,勾起了無數魔法迷們的回憶,不過大家一定有注意到由於故事發生地不同,因此在文化、用字上仍有差異,就好比英國巫師將不會使用魔法的人視為「麻瓜」,紐約則是「莫魔」,不過當續集《怪獸與葛林戴華德的罪行》將故事移至煉金術師尼樂勒梅的家鄉—法國,影迷們熟知的「麻瓜」又會被稱作什麼呢?


在去年底宣布殺青並且進入後製階段的續集《怪獸與葛林戴華德的罪行》( Fantastic Beasts: The Crimes of Grindelwald ) ,除了可見裘德洛 ( Jude Law ) 飾演的年輕版鄧不利多、強尼戴普 ( Johnny Depp ) 詮釋的史上最邪惡黑巫師,隨著葛林戴華德的角色、本性逐漸明朗化,日前導演大衛葉茨 ( David Yates ) 不僅透露續集會更為驚悚、黑暗,並且在接受外媒《EW》訪問中提到隨著不同地區而有著不同說法的「麻瓜」,來到法國以後將會以「Non–magique」作為稱呼,在法文裡正是簡單明瞭「沒有魔法」的意思。



▼雖然和美國用法「No-Maj」莫魔的翻譯意思相同,但在消息曝光後卻立刻引發法國影迷們抱怨:「從第一本書開始,麻瓜的翻譯一直都是『Moldu』,可以解釋一下為什麼改變成『Non–magique』嗎?

▼更有外國網站特地寫出「原來英國以外的魔法族群都是一群懶鬼」用以諷刺J.K羅琳以及導演大衛葉茨。


其實除了麻瓜的法國用語使不少法國影迷感到不滿以外,早在去年官方曝光正式版卡司海報時,就因為強尼戴普正式加入魔法家族而再次引發換角聲浪,由於家暴而引起的反彈聲浪在首部曲上映時便開始發燒,再來是日前「哈利」丹尼爾雷德克里夫更直接跳出來直指《怪獸》不該選用有家暴嫌疑的演員,電影還未上映便因爲負評而議論不斷,但這會不會又是一個替《怪獸與葛林戴華德的罪行》宣傳的手法呢?電影將於今年 11 月 16 日上映,屆時大家可千萬別錯過了。

本站圖片部分取自於網路,如有版權使用疑慮煩請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