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皮購物今日拋出震撼彈,宣布將於2026年1月1日起終止與OK超商的境內包裹物流合作,屆時消費者將無法再選擇OK超商作為配送選項,也無法透過全台798間OK超商門市進行包裹寄取件服務。這項消息一出立刻引發網購族熱議,不少人驚呼「以後不能在OK領蝦皮了」。不過雙方強調,蝦皮的境外跨境包裹取件服務仍維持合作,其他電商平台的寄取服務也將正常運作,僅針對蝦皮境內包裹停止合作。

市場結構轉變衝擊超商物流

OK超商在官方聲明中指出,近年台灣消費市場快速變化,網購平台自建寄取件據點的數量與市佔率快速攀升,大量電商包裹已由平台自有體系吸收。特別是蝦皮近年在全台狂開24小時智取店,截至目前已突破500間,讓原本仰賴超商取貨的物流商機逐漸被自有通路取代。在此市場結構轉變下,電商超取對於超商端消費者的必要性已大幅下降,且營運綜合考量已無法產生正向效益,因此雙方在充分協商後決定於合作合約期滿後終止境內包裹物流合作。蝦皮購物也在公告中提醒賣家,自2025年12月1日起,較長備貨的商品將關閉OK超商物流選項,賣家必須在2026年1月1日23點59分59秒前完成寄件申請,以免影響訂單成立。值得注意的是,全台798間可寄取件的OK超商門市(不含特殊場域與智販系統)將持續支援並擴大跨境包裹的服務,其他電商平台如PChome、momo等的包裹寄取服務也不受影響。

消息曝光後,不少網友在社群平台上討論OK超商的經營困境。有內行人分析,OK超商過去過度依賴與蝦皮的包裹寄取件服務,真正消費來客數偏少,加上蝦皮店到店不斷展店,無疑讓OK超商的出路受到影響。更有專業人士指出這是典型的「養套殺」模式,蝦皮一開始透過與超商合作累積用戶,等到自有物流體系成熟後就逐步收回主導權。根據社群統計,OK超商截至2025年10月底全台數量已不到800家,且還在持續收店中,不少網友感嘆「曾經是最大量取件處的OK,現在不勝唏噓」。另一方面,OK超商近年也啟動轉型計畫,自2024年8月起聚焦鮮食升級與在地供應鏈整合,2025年2月至11月鮮食與餐食整體業績年增51%,民生快消品項如紙巾、水、食材等都有突破100%成長,顯示轉型策略已逐漸發酵。

面對電商物流市場的劇烈變化,OK超商選擇與蝦皮分手,轉而聚焦商品力、鮮食補給與社區服務,展望未來將透過「農易送EXPRESS」與全國農漁會合作推動地產地銷物流服務,擴大社區採買力。這次合作終止也反映出台灣零售通路與電商平台競合關係的微妙轉變,當平台自建物流體系日益完善,傳統超商的物流角色勢必面臨重新定位的挑戰。


本站圖片部分取自於網路,如有版權使用疑慮煩請告知。

標籤關聯文章 : #蝦皮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