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支付龍頭街口支付近期捲入母公司街口金融科技與泰山企業的 36 億元股權交易糾紛,引發市場動盪。事件爆發後,不僅出現民眾提領潮,部分商家也選擇暫停使用該支付工具。金管會迅速介入,強調用戶資金全數交付信託、無資安風險,並緊盯資金流、信託餘額與交易量等三大指標,以確保民眾權益。目前已有多家品牌通路恢復使用街口支付,但外界對其母公司長期財務體質仍存疑慮,未來走向備受關注。

延伸閱讀:2025 日本旅遊電子支付 app 推薦:西瓜卡、paypay⋯方便省時還能避匯差!

街口支付宣布 10 家通路品牌恢復使用!

街口支付母公司街口金融科技因與泰山企業的 36 億元股權交易陷入糾紛,遭法院判決需返還款項並申請假執行,北院於 7 月 10 日雖嘗試查封但未成功。消息曝光後,引發民眾大量提領、商家暫停使用,引爆街口支付信任危機。金管會為平息疑慮,強調街口支付已依規定將所有客戶款項全數交付信託,與自有資產隔離,用戶權益不受影響,並表示將密切監控三大指標:儲值帳戶金額變化、代收代付款項及特約商店合作狀態。目前包含全國電子、家樂福、屈臣氏、清心福全等多家品牌一度宣布停用街口支付服務,但隨著金管會出面說明,街口支付 14 日表示已有包含路易莎、美廉社、TGI Fridays 等 32 家品牌恢復使用,整體提領潮也已趨緩。

不過,街口支付的財務體質仍引發市場高度關注。根據財經粉專「銀行家尼莫」指出,截至 2024 年底,街口支付累計虧損高達 21.96 億元,期末淨值僅剩 2.73 億元,長期依賴母公司資金挹注,一旦母公司無力支援,恐將面臨資金斷鏈風險。分析認為,若街口無法有效提升營收、擴展市場或縮減營運成本,恐難逃未來增資壓力。儘管街口支付強調用戶儲值金與商家待撥款的日均餘額仍穩定維持在約 40 億元,金管會也表示將持續監督其資金流動與營運狀況,視情況採取必要監理措施,但此次事件也凸顯電支業者在推廣業務之餘,更須強化長期財務結構與風險控管能力,才能真正贏得市場與用戶的信賴。


本站圖片部分取自於網路,如有版權使用疑慮煩請告知。

標籤關聯文章 : #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