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美食享譽國際,獨特的夜市和街頭小吃文化,將它推上了美食王國的寶座。2015 年 CNN 票選全球10大美食地點,台灣就曾以 8,242 票奪冠,票數還遠超 1,528 票的亞軍「菲律賓」,這份殊榮也著實印證了其深厚的飲食文化底蘊。台灣美食何其多,除了小籠包、雞排、珍奶這些知名常見的指標性食物外,還隱藏著不少地方性特色小吃,甚至有些還相當罕見。《網路溫度計DailyView》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調查出全台十大超少見的獨特美食,像是台中限定的大麵羹、麻薏,還有宜蘭才吃得到的糕渣、卜肉,以及台中近期爆紅的白玉烤梨等,快來盤點看看你吃過幾種了?
全台 10 大特殊小吃總整理|地區、由來一次看!
台灣特殊小吃推薦 1. 米干
台灣特殊小吃推薦 2. 麻薏
台灣特殊小吃推薦 3. 大麵羹
台灣特殊小吃推薦 4. 糕渣
台灣特殊小吃推薦 5. 水潤餅
台灣特殊小吃推薦 6. 牛汶水
台灣特殊小吃推薦 7. 卜肉
台灣特殊小吃推薦 8. 共匪餅
台灣特殊小吃推薦 9. 白玉烤梨
台灣特殊小吃推薦 10. 豬頭飯

台灣特殊小吃推薦 1. 米干
在這次眾多特殊小吃排行榜中,討論度冠軍由桃園最具代表性的米干所拿下,以聲量 38,752 筆高居第一。龍岡忠貞市場可說是米干的大本營,不少知名的米干專賣店皆聚集於此。其製作過程也相當繁瑣,先將在來米磨成米漿,再把米漿舀入大圓盤中均勻搖動,接著放置於大鍋中隔水加熱,待凝固成薄片後便可剝下晾在竹竿上,冷卻後摺疊數次就能切成麵條狀。透過《KEYPO 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調查,本次的聲量高點落在 2024 年 4 月 17 日,因受到寶林茶室風波影響,桃園老字號阿珍米干宣布永久停業,此新聞一出令許多饕客深感惋惜,創下單日 942 筆聲量,帶動聲量高峰。雖然不少人將米干與粄條視為同種食物,但兩者卻是截然不同的東西。不只成分比例是關鍵差異,就連口感和香氣也大相逕庭,米干口感綿滑而米香味強烈,而粄條則有彈性而米香味較淡。「必須說米干跟板條根本不一樣」、「米干跟粄條我好像吃不出差異」、「米干跟粄條還有湯麵都差很多吧。」

台灣特殊小吃推薦 2. 麻薏
麻薏又名麻芛,每年 5 至 9 月為盛產期,是台中地區的特產之一。早期農民惜福,將原本預備丟棄的黃麻嫩葉去除苦味,再加入地瓜和小魚乾煮成湯,煮出清涼消暑的麻薏湯,後廣受在地人的歡迎,成為台中特有的限定版美食。麻薏湯擁有如翡翠般的碧綠色澤,看起來濃稠帶點黏性,這道讓外地饕客望之卻步的小吃,卻是許多在地人的經典回憶。透過《KEYPO 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調查,本次的聲量高點落在 2024 年 4 月 5 日,TVBS 新聞於粉專上分享麻薏的報導影片後,該則貼文創下 199 萬觀看,湧入兩千多則留言,網友表示「這真的只有台中人才吃的懂」、「我們還會加番薯一起煮,然後淋飯上,不管冷的還熱的,口味超級棒」、「想當年我喝酒醉一定要去喝碗麻意湯吃碗爌肉飯。」

台灣特殊小吃推薦 3. 大麵羹
大麵羹是台中在地獨有的傳統小吃之一,至少有超過一甲子的飲食歷史。有別於一般常見的麵條,它的麵體較粗,口感滑溜且羹湯黏稠,不只深受在地人的喜愛,連外地遊客也慕名而來。大麵羹意即加了鹼的大麵條,在台灣早期物資缺乏的年代,窮苦人家會在麵條中加入大量鹼粉,讓麵條煮熟後迅速膨脹以增加飽足感;後來許多店家加入了一些菜脯、蝦米、肉燥、韭菜等等配料調味,加上大麵羹特有的「鹼味」,逐漸讓這道庶民小吃發展成台中最具特色的代表性美食,甚至還榮獲米其林的餐盤推薦。「大麵羹打遍全台灣 99% 的食物」、「台中人,起碼 20 年沒吃過惹,小時候倒是常吃」、「台中人愛的很愛,不愛的覺得噁,滿滿鹼味。」

台灣特殊小吃推薦 4. 糕渣
除了卜肉外,糕渣也是宜蘭著名的小吃之一。關於糕渣的來由有兩種說法,一說是宴席高湯再利用,盡顯在地人物盡其用的創意;另一說則是源自福州菜,也有人認為是粵菜「戈渣」的近親。其作法是先將雞肉、豬肉、蝦肉等食材剁碎成泥,再加入熬煮的高湯拌煮成漿,於冷卻凝固後裹粉油炸。外型方正、表皮金黃的糕渣,乍看之下還有點激似炸豆腐,外冷內熱的鮮燙口感還常被用來形容如同宜蘭人內斂而感情豐富的性格。「糕渣第一次吃太燙被嚇到,小心外冷內燒」、「滿滿爆漿入口即化吃起來超爽,像湯包一樣要小心燙口」、「糕渣現在連宜蘭餐廳有賣的都越來越少了,好吃的更少。」

台灣特殊小吃推薦 5. 水潤餅
吃過潤餅,但不一定知道水潤餅!據說水潤餅的出現是為了取代繼光餅,目前全台僅有新竹一家店有在販售。在傳統習俗中,作為敬神的繼光餅會掛在大仙尪仔身上,並於活動中發給民眾品嘗,但其餅容易碎裂,因此店家著手改良研發,以柔軟的麵體取而代之,此後水潤餅不只變成了獻餅敬神的一大特色,也成為新竹獨有的特色伴手禮。「新竹之光,吃過一次後就上癮,吃不膩的好味道,」、「我去新竹不買貢丸跟米粉只買這一樣,我唯一覺得好吃的東西」、「從他爸爸年代吃到年輕老闆這一代,他們的水潤餅是越嚼越香。」

台灣特殊小吃推薦 6. 牛汶水
名稱與食物很難聯想在一起的牛汶水,是一種客家傳統特色點心,也算是麻糬的一種。其命名靈感來自於農田間的景象,因牛泡在河裡避暑時,只露出頭與背在水面上,畫面恰似客家點心裡的麻糬黑糖水,而中間的凹處就像牛戲水後所留下的凹痕,因此該名稱有牛玩水之意象。牛汶水以糯米製成,吃起來比麻糬還要 Q 彈,可伴著黑糖薑汁、花生以及芝麻一起享用,是不少遊客逛老街時指定必嘗的美味。網友討論「特別的客家甜點,加入芝麻花生很對味」、「對我來說就像不黏口的麻糬,比我想像中好吃非常多,不愧是客家傳承下來的甜點」、「口感 QQ 的比麻糬還好吃,天氣熱吃一碗實在太棒了。」

台灣特殊小吃推薦 7. 卜肉
卜肉是宜蘭特有的知名小吃,而「卜」在蘭陽地區的台語中是「油炸」之意,其選用肉質軟嫩的豬里肌切成條狀,再裹粉入鍋油炸至金黃酥脆。長條狀的外型酷似甜不辣,外皮香酥可口,內裡則保留了肉質的鮮嫩多汁。卜肉常見於宜蘭的街頭小店或是在地夜市中,不只是觀光客必點的指標性美食,也是許多在地人從小吃到大的傳統好滋味。不過,關於卜肉的口感在網路上也經常掀起正反兩面的討論,「個人覺得卜肉太甜了,不是很愛」、「帶朋友去吃也從沒讓人失望,卜肉搭上酸辣湯超讚」、「卜肉要吃三星本家,其他都在亂做」、「卜肉好吃,也許是個人口感不同。」

台灣特殊小吃推薦 8. 共匪餅
以半煎半炸製成的共匪餅,其命名由來相當有趣,因嘉義總店的老闆娘是從大陸嫁過來的新住民,被客人戲稱為共匪在賣餅,久而久之店名便被叫做共匪餅。目前全台僅嘉義和桃園兩間分店有在販售,口味有鹹、甜之分,其外型也有所差異。鹹的共匪餅包進了高麗菜、胡蘿蔔、冬粉和半熟荷包蛋,外觀稍圓有如元寶般;而甜的共匪餅則是偏薄長狀,裡頭空心無餡料,吃得到花生和芝麻的香氣。兩種口味都各有擁護者,是不少嘉義人最愛的銅板下午茶之一。不過,也因為名稱略為敏感,所以引來不少網友留言討論「以下開放共匪玻璃心碎」、「共匪餅裡面沒共匪屬實有點可惜」、「這種餅在對岸紅不起來。」

台灣特殊小吃推薦 9. 白玉烤梨
主打專治久咳的白玉烤梨,去年於台中夜市現蹤後便掀起一波熱潮,不只風靡各大社群版面,連電視新聞也爭相報導。其作法是將整顆梨子加入冰糖、枸杞、紅棗、銀耳一起入鍋燉煮後,再放上爐火上烘烤,清香滑順的湯汁搭上口感嫩脆的烤梨,讓人喝一口就上癮,吸引不少饕客特地前來嘗鮮。只見店家還沒開始營業,攤位前已排起長長人龍,上百顆烤梨開賣不到四小時便完售一空,人氣之高顯而易見。透過《KEYPO 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調查,本次的聲量高點落在 2024 年 12 月 4 日,東森新聞於粉專上分享白玉烤梨的報導後,該影片創下 45 萬觀看次數,網友紛紛留言表示「這麼搞工,然後一碗才賣 80 其實也不貴」、「被 IG 燒到...從桃園特地跑去台中買,排了一小時才吃到」、「自己煮也可以吧…準備材料就好。」

台灣特殊小吃推薦 10. 豬頭飯
豬頭飯是源自台南鹽水地區著名的庶民小吃,因熱量足且便宜大碗,後擴及到周邊學甲、新營等地也開始販售。為成就一碗傳統美味的豬頭飯,其工序也相當繁瑣與講究,先以整顆豬頭熬煮至少兩小時成高湯後,再與在來米一起炊煮成飯,讓每一顆米粒都吸飽豬頭湯汁的精華,過程中再加入水、鹽、蔥頭等調味;待米飯炊熟後,就可直接食用或拌入豬油增添香氣。帶有鵝黃色澤的豬頭飯,吃起來乾鬆分明又蘊藏著淡淡的肉香,成為不少鹽水人的活力早餐首選。網友分享「早餐想吃豐盛點就要挑豬頭飯」、「純推豬頭飯,每個禮拜至少吃一次(肥)」、「我外婆家在鹽水,但今天我才知道有豬頭飯這種東西。」


本站圖片部分取自於網路,如有版權使用疑慮煩請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