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今年在 iOS 26 中大動作引入全新設計語彙「液態玻璃」(Liquid Glass),企圖為操作介面注入前所未有的科技感與未來感。這項設計原意是透過玻璃質感的視覺層次與動態折射效果,營造出更具科技感的視覺體驗。然而實際推出後卻引發不少用戶反彈聲浪,批評過於通透的界面反而模糊了文字與圖示,使得可讀性大打折扣。針對這波用戶反彈聲浪,蘋果決定在後續版本中提供調整功能,讓使用者可以自行選擇介面的透明程度。

延伸閱讀:蘋果 Siri AI 版本開發卡關!高層跳槽、進度落後爆離職潮!

設計與實用的拉鋸戰!透明感過頭成「使用障礙」?

根據外媒《MacRumors》報導,目前蘋果已在 iOS 26.1、iPadOS 26.1 與 macOS 26.1 的 Beta 4 測試版本中加入「液態玻璃透明度調整」選項,使用者將能自行選擇較為清晰或低透明度的顯示模式,藉此改善使用體驗。這項更新預計在 10 月底前隨正式版本推出,意味著蘋果正在積極回應來自社群與媒體的壓力。

所謂「液態玻璃」,是蘋果近年針對視覺操作介面提出的一項前衛設計。具體來說,它運用玻璃般的半透明質地,搭配動態光線折射與景深模糊處理,讓使用者在瀏覽系統時,能感受到一種猶如沉浸式 AR 環境的視覺效果。這樣的設計初衷,不僅應用於 iPhone,也同步擴展至 iPad、Mac 與 visionOS,意圖打造跨平台一致的使用體驗。分析人士指出,這類設計語彙其實深受蘋果對空間運算(Spatial Computing)未來發展的影響。從今年 Vision Pro 的推出可以看出,蘋果正試圖將操作界面從傳統平面螢幕延伸至三維視覺場域,而「液態玻璃」正是這一轉變的橋樑。

然而,創新往往伴隨著適應期。在 iOS 26 推出初期,大量使用者反映,過於透明的介面設計讓許多文字、按鈕與通知圖示變得難以辨識。特別是在使用深色壁紙或複雜背景時,介面資訊幾乎「融入」畫面,對於視力敏感度較低者甚至造成閱讀障礙。多家外媒也針對這波反彈進行實測。《MacRumors》指出,控制中心與鎖定畫面通知在特定條件下的對比度不足,確實導致操作困難。而在 Reddit 與 Hacker News 等科技社群,已有大量使用者發文表達不滿,甚至有人批評這項設計是「把視覺風格凌駕於使用者體驗之上」。

面對用戶回饋與輿論壓力,蘋果也快速做出調整。在目前釋出的 iOS 26.1 Beta 4 中,「液態玻璃」新增了透明度切換選項。用戶可在「設定」→「螢幕與亮度」→「Liquid Glass」中,選擇兩種顯示模式:

  • Clear(透明):維持原本液態玻璃的高通透設計。
  • Tinted(低透明度):降低背景透視程度,提升對比度與可讀性。

在 Mac 裝置上,則可透過「系統設定」→「外觀」→「Liquid Glass」進行相同調整。外媒實測顯示,啟用 Tinted 模式後,介面上的文字邊緣明顯更清晰,圖示辨識度也有所提升。

ios26 liquid glass
    圖片來源:pinterest
ios 26
    圖片來源:X

蘋果長年以來堅持「設計與功能並重」,但這次液態玻璃風波再次證明,視覺創新若無法兼顧可用性與多樣需求,終究難逃市場檢驗。

從過去的擬物風到後來的扁平化設計,再到今日的動態透明感,蘋果在設計上不斷創新但每一次風格轉換也都需經歷一段用戶磨合期。液態玻璃是未來視覺語彙的一環,也是一項視覺實驗,但唯有讓「看得清」與「用得順」並存才能讓這樣的創新真正落地。

蘋果尚未正式宣布此功能的上線日期,但根據開發者測試時程判斷,預計將隨 iOS 26.1 正式版在 10 月底前對所有用戶開放。延伸閱讀:蘋果過時產品名單更新:iPhone 11 Pro Max、Apple Watch Series 3⋯一次看!


本站圖片部分取自於網路,如有版權使用疑慮煩請告知。

標籤關聯文章 : #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