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社群的「Young Forty」(영포티)現象正引發世代戰爭。原指熱衷消費、熱愛學習的 40 歲族群充滿正能量,可說是拒絕老化的積極態度。但現在卻成了一種嘲諷,暗指「沒自知之明的中年人裝年輕」。究竟這是中年危機的反抗?還是一場集體的自我欺騙?
延伸閱讀:木村拓哉 50 歲熟男穿搭完勝時下小鮮肉,這三套重點真的不得不愛!

韓國社群瘋傳「Young Forty」是什麼意思?8 個重點帶你一次搞懂!
原本的「Young Forty」的正面含義
Young Forty 一詞最早在 2015 年出現,形容一群「不像傳統中年人」的 40 歲消費者,他們熱衷健身、追劇、學新語言,消費模式與年輕世代相似。他們的 7 大特徵是重視當下幸福、對潮流敏感、不再執著買房的新型態中年人。聽起來很美好,但到了 2025 年,這個詞已完全變調。

潮牌變「大叔制服」的殘酷現象?
韓國社群正瘋傳一張「Young Forty 品牌清單」,潮牌如 Stüssy、Supreme、Nike Jordan 等都被貼上「大叔制服」標籤。特徵是大 Logo、曾被搶購、相對高價,於是 40 歲集體穿上,於是年輕世代迅速拋棄。分析師甚至認為運動鞋品牌股價下跌,部分原因是因為「大叔開始穿了」。

比裝年輕更惹人厭的「Sweet 大叔」
比起 Young Forty,「Sweet Young Forty」帶有更深的厭惡。這個詞專指外表追求年輕,內在卻是「老派大叔」的 40、50 歲男性,特別是熱衷於「狩獵」年輕女性的那種。他們自認成熟有魅力,在年輕人眼中只是令人不適的油膩中年人,常在辦公室或社群分享令人尷尬的「獵豔」目擊談。

Young Forty 除了戰年齡,背後更是資源戰
Young Forty 爭議的核心源自於深層的世代矛盾,40、50 歲掌握大量社會資源;20、30 歲年輕人卻面臨高房價、低薪。年輕人抱怨:「既得利益者還要搶潮流空間?」被嘲笑的重點不在於「想活得年輕」,而是「想讓別人覺得自己看起來很年輕」的執念,這種內外落差才會引發嘲諷。

期待 40+ 保持活力,又嘲笑對方裝年輕?
40+ 努力健康的生活,他們想追求新體驗不該被嘲笑。問題在於社會的雙重標準,我們期待中年人有活力,卻又嘲笑他們「裝年輕」?Young Forty 現象暴露了時代焦慮,社會還沒準備好接受「40 歲可以很年輕」和「40 歲就是 40 歲」同時存在。我們該問的是「為何這麼在意別人眼光?」

Young Forty 可說是中年人的反抗?
鼓勵中年人「裝年輕」,其實是反抗社會對年齡的框架。像許多人到了 40+ 後比較有餘裕學滑板、健身、或斜槓創業。他們或許不是為了返老還童,而是意識到「年齡不該決定一個人」。真正的 Young Forty,是找回那股「相信自己還能改變」的心。

真正的 Young Forty 精神是不逃避年齡
但真正的 Young Forty 精神不是逃避年齡,而是反抗社會對「年紀」的框架。保持熱情、學習新事物、嘗試新身份。40 歲可以是新手設計師、內容創作者,甚至是創業家。年輕,可以是一種選擇。停止探索才是真正的中年危機。年齡不該決定一個人是否可以熱血。

選擇「變得年輕」永遠都值得被鼓勵!
Young Forty 或者可以解讀成給每個願意重新開始、持續學習、對生活有熱情的人一個提醒。與其害怕變老,不如選擇再成為更年輕的自己。活成什麼模樣的選擇權永遠在自己手中,只要保持開放、願意學習、期待未來,不論你活成「從從容容」還是「連滾帶爬」都會是最適合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