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圈爆出震撼彈!美國科技新聞網站 The Information 報導指出,社群媒體巨擘 Meta 正與 Google(谷歌)接洽,計劃從 2027 年起在自家資料中心採用 Google 自研的 TPU(張量處理單元)人工智慧晶片,並可能從明年開始租用這些晶片。消息一出,AI 晶片龍頭輝達(Nvidia)股價應聲重挫,早盤一度暴跌 7.1%,最低觸及 169.55 美元,引發市場熱議。這場「晶片大戰」不僅牽動科技巨頭的算力布局,更讓投資人開始質疑:輝達的 GPU 霸主地位是否開始動搖?



AI 晶片競爭白熱化



根據報導,Google 向 Meta 主打 TPU 是比輝達 GPU 更便宜的替代方案,且特別適合對安全標準要求較高的企業使用。事實上,Google 的 TPU 並非新產品,早在 2016 年公開前就已默默支撐 Google Maps、Photos 和翻譯功能。TPU 的誕生源於 2013 年 Google 高層的危機意識,當時計算發現,若每位 Android 用戶每天僅使用 3 分鐘語音搜索,Google 就需要將全球資料中心算力翻倍。為了解決這個效率瓶頸,Google 決定自研專用晶片,採用獨特的「脈動陣列」架構,移除所有圖形處理硬體,專注於深度學習所需的矩陣乘法運算。最新一代 TPU v7(代號 Ironwood)更增強了 SparseCore,單晶片記憶體容量達 192GB HBM,與輝達 Blackwell B200 相當,但使用光路交換器連接集群,比輝達的 InfiniBand 更省電、更便宜。上週 Google 發表的 Gemini 3 Pro 模型更號稱完全使用 TPU 進行訓練,一度霸榜各大評測,雖然不到一週又被 Anthropic Opus 4.5 超越,但已充分展現 TPU 的實力。Google 甚至與 Anthropic 簽訂合約,供應最多 100 萬顆 TPU 晶片,顯示其雲端業務的強大競爭力。



不過,市場對輝達的擔憂可能言之過早。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在 10 月的 GTC 大會上透露,未來兩年已鎖定 5000 億美元的晶片訂單,財務長更補充金額可能超過這個數字,反映需求強勁、產能不足的現況。分析師指出,Meta 尋求 Google TPU 更多是反映市場算力供應不足,而非輝達競爭力出問題。Meta 近年積極囤積輝達晶片,連 AMD 的 AI 晶片都不放過,如今連 Google 的 TPU 都想要,凸顯其在 AI 模型競賽中的焦慮。相較之下,Google 雲業務訂單積壓達 1550 億美元,70% 以上既有客戶使用其 AI 產品,9 成頂尖 AI 實驗室選擇 Google Cloud,顯然更想將雲業務綑綁 Gemini 模型高價出售。值得注意的是,輝達股價急跌也與空軍炒作有關,數據顯示自 11 月 20 日起遭強力沽壓,沽空量分別達 8.4%、9.8% 及 10.2% 的超高水平,從「AI 泡沫」到「Meta 選用 TPU」,連日淡風形成倒轉頭炒走勢。



這場 TPU 與 GPU 的競爭並非零和遊戲,Gemini 3 Pro 的成功也證明 Scaling Law 仍然有效。亞馬遜有自研的 Inferentia 系列晶片、OpenAI 和馬斯克的 xAI 也在開發自家晶片,顯示科技巨頭都在尋求算力自主。Meta 沒有自研晶片,只能左撲右撲尋找供應來源,在 AI 模型和算力競賽中若持續落後,空有社交媒體護城河恐怕也難以確保未來優勢。短期內輝達仍握有龐大訂單和技術領先優勢,但 Google TPU 的崛起確實為 AI 晶片市場注入新變數,這場算力爭奪戰才剛開始。


本站圖片部分取自於網路,如有版權使用疑慮煩請告知。

標籤關聯文章 :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