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喜愛的事,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兩件,但能一直堅持做下去,甚至還做出不賴的成績,受到許多人的關注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而一直默默支持許多潮流、創意人士持續創作的潮流品牌 Converse,去年就以「Ready For More」為概念,推出全新的 Chuck II 系列,希望藉由更舒適的鞋款,支持每位穿著者能夠更盡情地投入自己所熱愛的事物,並且玩出更多精彩,迎接更多可能!

這次小編特別邀請到了2位十分符合 Ready For More 精神的職人,「收藏鞋子收到出國比賽的鞋頭—Jumper」,以及「跳舞跳到亞洲冠軍的Locker—Elmo」,分享他們堅持所愛、無畏挑戰的生活態度!

Ready For More 堅持就有機會發光!藏鞋到出國比賽的鞋頭 V.S. 跳到亞洲冠軍的 Locker

【Jumper 跳跳】
除了是資深的街頭潮流文化觀察家和品牌企劃,同時也是台灣數一數二的球鞋蒐藏家,更曾代表台灣出國參加 Sneaker Battle 比賽。
談起喜愛的鞋子與潮流文化,不難發現他眼裡閃出興致高昂的亮光,他說不同的鞋款,陪他度過不同的人生時期,像是學生時期穿的 Converse 就代表著他的叛逆青春,每雙鞋對他都意義非凡!

Ready For More 堅持就有機會發光!藏鞋到出國比賽的鞋頭 V.S. 跳到亞洲冠軍的 Locker

哈囉跳跳,最近都在忙什麼?
過完年後,因為是新一季的開始,所以都在忙著品牌的新品。

聽說你從 10 歲就開始蒐集鞋子,為什麼會對收集鞋子這件事這麼著迷?
對我來說,鞋子是可以直接穿上身、很實用的單品,小時候開始蒐集鞋子,或多或少都帶了點炫耀的成分,但接觸越久,就是越對鞋子本真的設計、配色等細節感到興趣和喜愛,所以才有動力持續蒐集。

小編很好奇,你如何判定一雙鞋值不值得蒐藏?
我覺得整體的設計平衡感很重要,若設計感太重,會顯得不夠實穿,但過於實穿而太過普及化,反而失去了收藏的價值,所以設計與實穿兩大重點的平衡是很重要的。Ready For More 堅持就有機會發光!藏鞋到出國比賽的鞋頭 V.S. 跳到亞洲冠軍的 Locker

你曾說過 Converse Chuck Taylor All Star 從不曾缺席你的收藏,所以你的第一雙 Converse 也是 Chuck Taylor 嗎?
我的第一雙 Converse 是一雙低筒紅色的 Chuck Taylor,那時候還沒有那麼多人開始穿 Converse,所以可能帶點走在潮流尖端的驕傲,覺得別人沒有而我有很酷,在那個學校規定只能穿黑鞋或白鞋,亮色鞋款又不太好買的時期,儘管常會被教官抓,我還是常偷穿我的紅色 Chuck Taylor 去學校。
後來還有一次,台灣剛開始有跨年活動,我跟一群好朋友都尚未滿 18 歲,過了 12 點還在外面遊蕩(那時候這樣是很困難的),剛好每個人腳上也都穿了當時最紅的 Chuck Taylor,然後我們做了一件現在想起來很蠢的事,我們一群人直接踩著別人的車頂,衝過塞車的車陣中,所以說起Converse,它幾乎代表了我那段叛逆的青春。

從誕生近百年的 Chuck Taylor ,到去年的 Chuck II 和今年的 Chuck II Reflective Camo,看到這雙經典鞋款的變化,會讓你有跟著它一起成長的感覺嗎?
我覺得潮流文化跟球鞋是密不可分的,Chuck Taylor 等於是球鞋的原型,球鞋變化的起點,所有現在的球鞋幾乎都是從這個鞋型衍生出來的。如果要說我個人的成長的話,應該是收藏鞋子時會看的點吧!目前為止,我大概收藏了近 30 雙的 Converse,剛開始可能會從很酷、顏色很特別的鞋款開始入手,再漸漸偏向黑、白等基本款搭配,現在收藏則是朝比較話題性、特殊聯名款或藝術家限定款為主。

許多品牌都會將經典鞋款注入新元素,推出復刻版,你怎麼看這件事?
像之前 Chuck II 曝光的時候,很多人會覺得好像跟第一代沒什麼差別,但我覺得要延續這雙經典的鞋型,又要讓鞋迷覺得兩代是有差別的,這是一件很難的事,不過實穿之後,我發現雖然整體外型的改變不大,但一些小細節及舒適度卻能感受到其進化,新的 Chuck II 系列等於是用一種「以不變應萬變」的方式在做新的面貌呈現!在每個不同的時代背景,經典鞋款被注入新的元素,呈現出符合當代的樣貌,不也是一件有趣、激發創意的事?
Ready For More 堅持就有機會發光!藏鞋到出國比賽的鞋頭 V.S. 跳到亞洲冠軍的 Locker

你是那種一切順其自然的人,還是會很積極去找些新挑戰、新嘗試或體驗的人呢?
我是那種順其自然的人,但同時也是個不喜歡逃避問題的人,所以遇到挑戰,我還是會選擇正面迎向它,有點像剛剛提到的「Chuck II 是以一種『以不變應萬變』的方式在做新的面貌呈現」,我也是「以不變應萬變」在面對挑戰,平常全心投入自己喜愛的事情與工作,像是默默累積自己的能量,不特別尋找挑戰,但等挑戰上門時,我卻是永遠 Ready 的狀態!

現在已多重身分活躍於潮流圈,有什麼是你現在最想突破,或是是否有為自己設定任何新目標?
其實今年還有蠻多單位來詢問新的合作,其中有個新興的機車品牌有提出合作周邊商品的詢問,我自己覺得蠻酷的,因為這個品牌很能代表現在新的機車文化,我還蠻期待能成案的!

Ready For More 堅持就有機會發光!藏鞋到出國比賽的鞋頭 V.S. 跳到亞洲冠軍的 Locker

【Elmo】
不只是外景節目主持人、棒棒堂底迪,只要是跳舞的人,一定都聽過 Elmo 響叮噹的名號,曾在日本拿回 Beatronic Locking Battle 冠軍,讓自己一夕立名於台灣街舞圈,看著他的舞蹈影片學舞的年輕學生更是不計其數。
不過在此之前,他曾遠赴美國學舞,一個月都只吃白吐司度日,只求精進自己的舞藝;因為感受到台灣與國外舞者的斷層,即使收入不多,還是堅持自費到國外參加大大小小的比賽,對於舞蹈,因為總抱著極大的興趣與熱情,所以就算投入再多也不覺得累!

Ready For More 堅持就有機會發光!藏鞋到出國比賽的鞋頭 V.S. 跳到亞洲冠軍的 Locker

Elmo 最近都在忙些什麼?還有在繼續跳舞嗎?
最近在忙爬山的事情比較多,還有客家電視台的外景主持,舞當然還是有繼續在跳,但通常是去主持街舞活動時,或跟好朋友跳一下。

你從幾歲開始跳舞?為什麼如此熱愛跳舞?
我從高三開始接觸跳舞,但真正認真開始練習大概是 19 歲的時候,會這麼熱愛跳舞,應該是因為當初在西門町的萬國百貨前,看到有人在 Battle 尬舞,那時候覺得:「怎麼有人可以做出這麼酷的動作」,所以就開始找老師跳舞,一直到現在。

你參加過那麼多國內外的比賽,最特別的一次經歷是什麼?
以前剛出來教跳舞的時候,因為還沒開始大量參加比賽,沒什麼成績就覺得心裡很不踏實,剛好 2007 年日本的比賽要邀請台灣 Dancer參加,當時台灣出國比賽舞者不多,我算是少數幾個。比賽期間的開銷完全要自費,就跟現在很多台灣的運動選手一樣,所以我記得從飛機一落地到回台灣,整整四天我餐餐都吃便利商店的御飯糰。
賽程中遇到得對手也都超強,是那種在台灣任何比賽都可以拿冠軍的實力派,所以我幾乎每場都逼著要像跳最後一場一樣使出渾身功力,最後誤打誤撞拿到冠軍,也算是個抗日英雄啦!(笑)

你覺得國內跟國外的舞者有什麼差別?
我覺得其他國家的舞者讓我學到很多,像那次去日本比賽,就覺得日本舞者超細膩,他們對拍子、動作的要求很高,不像當時很多台灣舞者都說要跳感覺,當然感覺很重要,但若感覺佔 70%,剩下的 30% 就該是技巧的訓練。
Ready For More 堅持就有機會發光!藏鞋到出國比賽的鞋頭 V.S. 跳到亞洲冠軍的 Locker

在選擇跳舞時穿著的鞋子,哪些條件是你很看重的?
一定要帥、要符合當天造型!像我之前在信義區當街頭藝人的時候,那時 CP 值最高的鞋款就是高筒的 Converse Chuck Taylor,因為它可依照當天的服裝換鞋帶顏色,讓整體感更佳,尤其跳 Locking 時,常會把褲管捲起來露出條紋襪,這時搭高筒 Chuck Taylor 就很有 80 年代的 Locker 味道,帥!
另外,抓地力好、不容易翻船也很重要,Converse 可能鞋底較平,就比較沒這個困擾,這就是為什麼很多美國跳 House 的老舞者會比較常穿 Converse 的原因吧,腳感好、靈活度又夠!

那你今天穿著新的 Chuck II Reflective Camo 系列跳,有勾起以前的回憶,或覺得跟以前有什麼不同嗎?
第一代的底偏硬,若要長時間跳舞其實會比較累,但 Chuck II 一套上就感覺到它的進化,鞋底更柔軟,楦頭好像也變寬了,穿起來比較舒服,腳踝處有較完整的包覆感,感覺可以連跳 8 小時都不會痛!

Ready For More 堅持就有機會發光!藏鞋到出國比賽的鞋頭 V.S. 跳到亞洲冠軍的 Locker

舞齡超過 10 年的你,有曾碰過什麼低潮或瓶頸嗎?
跳舞跳久了,會有點不知道要跳什麼,因為腦袋一直處在跳舞狀態,不停地在創作自己的身體動作,久了就會疲乏而無法突破。所以我會做其他事情來滋養跳舞這件事,例如:攀岩、爬山、騎腳踏車等,都是幫助我突破跳舞瓶頸的能量與創意來源!

你是那種一切順其自然的人,還是很積極努力去找些新挑戰、新嘗試或體驗的人呢?
我之前曾去紐約學舞,但倒不是刻意要找些新挑戰,而是單純覺得「街舞發源於美國街頭,若我不去源頭看,就學不到精髓」,所以即使那時候吃了一個月的吐司,回來後還是覺得超值得!
美國的舞者很瘋狂,幾乎24小時都在Party,他們會在Party上瘋狂尬舞,所以回台之後,除了更知道怎麼練舞,也希望把他們 Party 的文化帶回來分享給台灣的舞者,所以我之前組的舞團 So Funky,每年都會辦類似的活動,雖然現在已經停了兩年。(笑)
Ready For More 堅持就有機會發光!藏鞋到出國比賽的鞋頭 V.S. 跳到亞洲冠軍的 Locker

那以專業舞者的身分,目前還有什麼是你很想嘗試的嗎?
之前出去比賽,大多是Battle 形式的一對一,所以目前比較想要嘗試排舞的演出,這對目前的我難度比較高,因為它必須集結很多人,還需要較長的排練時間,但若人力、時間允許,我最想創一支自己的排舞舞碼去比賽!

CONVERSE FACEBOOK
Converse官方網站


企劃、執行/Dora,攝影/Debbie Kuo,服裝協力/Converse、Levis、Aape

本站圖片部分取自於網路,如有版權使用疑慮煩請告知。

標籤關聯文章 : #Conver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