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語權」簡單來說,是指一個環境、一個社會、一個群體中,最有影響力且掌握事情走向和發展的主流。不過,究竟是誰掌握了話語權?當這些擁有者的想法越來越激昂高亢,最終成為社會的大部分時,是否也在不知不覺中犧牲了某些人的權利,忽略了某些人的聲音,進而導致他們沈默?喧嘩背後的漏洞,是否有解?


  • 圖片來源:JUKSY


為什麼會有所謂聾人的世界跟聽人的世界?」訪問一開始,柯貞年導演丟出這樣的疑問,然後接著說:「在電影裡,我們有意識地利用音樂、美術、場域的方式,把聾人跟聽人區分成兩個世界,像是學校對他們來說是比較有歸屬感和安全感的象徵,這樣的呈現是為了給觀眾帶來反差。可是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是聾人離開學校進入聽人的環境?是因為你覺得自己是多數人?可是相反地,為什麼你卻不會覺得美國人來台灣,是他們來到了台灣人的世界呢?」在柯貞年心裡,界限和隔閡是可以被消失的,所以她選擇拍了《無聲》這部電影,透過啟聰學校發生的性霸凌事件,放大探討人與人之間的「理解」與「不理解」,希望能夠用自己擅長的方式,帶給世界更多的思考。


當然,這一切還真不容易⋯⋯


  • 圖片來源:JUKSY


「這不是別人的事,是我們的事。」

 

畢竟《無聲》的題材總是讓人不自覺帶入某些特定事件,因此看到「取材自」、「真人真事改編」這些起手式字眼,對柯貞年來說,倒也是家常便飯,但她並沒有打退堂鼓,「從一開始我就知道,這樣類型的故事是非常有爭議的。某個點是因為可能會有很多人覺得我是一個聽人,要去講聾人的故事,該如何代表他們?要怎麼感受他們的世界?怎麼表現他們的生活狀態?的確,我承認我永遠不可能完全理解,這也是我一直在努力的地方。」面對質疑聲浪,柯貞年反向思考,將其化為動力,希望藉由這部片打破既定的藩籬,她說:「當你把這部片聯想到一個新聞事件或是聾人學校發生的事時,你其實就已經覺得這是別人的事了。可是當有一部電影,讓你進去電影院看兩個小時,跟著角色經歷了所有過程,那個震撼是很大的,所以為什麼很多人看完電影後會覺得沈重,因為它很真實,真實到可能就在周遭發生,甚至不只聾人學校,任何有人的地方都可能發生,觀眾會開始意識到,這不是別人的事了,而是我們事,我們不能袖手旁觀,也不再只是局外人。


  • 圖片來源:JUKSY


延伸閱讀👉專訪/或許在別人眼中微不足道⋯《同學麥娜絲》施名帥、鄭人碩:「自己覺得超棒,就好了啊!」



已經看過電影的讀者應該知道,《無聲》的故事主線雖然圍繞在女主角貝貝身上,但觀眾卻是從男主角張誠的視角出發,而在他所遇到的所有不理解中,對媽媽心急脫口而出的這句台詞印象最深:「我是為你好。」這 5 個字看似簡單平凡,組合起來在聽者耳裡卻有著極大殺傷力。你不是我,怎麼知道怎樣比較好?這些無意間流露出的自以為,其實非常傷人。


「我曾推翻過自己想法。」柯貞年想起當時的心情,若有所思地緩緩開口:「還記得在田調的過程中,我曾一天拜訪好幾個家庭,那時候我就在想,如果先天性聾人家中有多一點資源的話,他或許就能早點去學唇語、學發聲,也不會導致開口講話越來越困難,那他進入社會是不是就會容易一點?後來田調結束的某天,我正好在閱讀《背離親緣》這本書,裡面是這樣形容聾人文化:『對聾人來說比手語、讀唇語是他們溝通的方式,他們引以為榮,也不會覺得這是比較弱勢和委屈的行為。』當我看到這一段時我哭了,因為當初選擇做這個片子,明明是為了想要透過電影讓大家更瞭解聾人,造成多一點同理心,但我卻也在無意識當中,帶著一種我是為你好、權力關係不對等的方式在看這些孩子。這部片是邊做邊學習。」這個衝擊對當時的柯貞年來說是無比巨大的,直到現在她仍會時刻提醒自己,事情沒有那麼絕對,別再把一切當作理所當然。


  • 圖片來源:JUKSY


「如果看起來不痛苦,就代表他不是受害者嗎?」


若張誠是《無聲》的眼睛,那貝貝就是《無聲》的靈魂。濕漉漉的、有溫度的、有血有肉的,懂事得讓人心疼,好幾幕看著貝貝微笑時,眼眶也會不自覺跟著泛淚,那種共感強烈到難以用文字形容。因此好奇地向柯貞年提問,如果《無聲》這部作品改以貝貝的視角出發?


她說:「我習慣用男生的視角講故事,把自己放在一個客觀的距離上看這些人,可是裡面又都是我,這樣好像才不會太自溺。尤其貝貝這個角色,在創作上對我來說非常陌生,可能我的個性比較直率,又是遇到不合理的事情會直接說出來的類型,所以一開始心中有很多不確定,因為她就是一個被環境和體制忽略,甚至甘願默默吞下所有難過的角色,在我心裡是替這個孩子叫屈的,就跟很多觀眾一樣,會心疼、會憤怒,會很想問她到底為什麼要這樣?為什麼不說?可是又會覺得其實真的有這樣子的人存在,光從貝貝的角度去講,就會看到這個社會上許多『受害者』的不同面向,探討他們為什麼安於現狀?他們心中最好的結果是什麼?所謂的受害者應該要是什麼形象?難道看起來沒事或是不痛苦,就代表他不是受害者嗎?


當柯貞年談起貝貝這個角色時,仍可以感受到她的無力感,而她清楚知道這些無力感是無可避免的,當然這也是支撐她堅持為這個傻女孩發聲的力量。



延伸閱讀👉 專訪/「你應該為自己的與眾不同感到驕傲!」《怪胎》謝欣穎、林柏宏:「你的怪,就是你的寶藏。」


  • 圖片來源:JUKSY


「陽光下的暴力才是最殘酷的。」


長年關注社會運動,善於利用文字為弱勢發聲的南韓作家孔枝泳曾在專訪時說過:「我在極惡之人身上,看到善良的可能。」這是我從小光身上,看到無助與脆弱時,想到的一句話,難道這就是這個角色存在的意義嗎?柯貞年說:「有時候我會想戳破或挑戰善這個東西,因為太美好的東西是有點不自然的;相反的,當我看到極惡的一面時,也會想去挖掘背後的可能性,包含所有的緣由和所有的無可奈何。」對她來說小光不僅是加害者,更是一個因長期被迫害而性格扭曲的犧牲品,然後再把自己的痛透過邪惡的方式加諸在別人身上,她說:「誰才是這部片的大魔王?我覺得是共犯結構造成的。因為當我們硬要把錯歸咎在某一個人身上時,就不會反省自己,那對觀影者來說也少了一點思考的可能性,這也是為什麼我把電影的結局做了一個對觀眾來說,不是那麼舒服的體驗。


「例如大家會疑惑為什麼校車上的戲比較直接,越靠近電影後端卻越隱晦?是因為我想表達在陰暗的角落發生邪惡的事情是符合想像的,但校車是一個非常明亮開放式的場所,有可能一台公車經過你眼前,看著車上的學生很開心的玩樂著,你該怎麼去相信這些場景同時也在發生著?所以反而在校車上,我想用直接一點的方式講出來,有些人會覺得這部片很像恐怖片,不過我覺得陽光下的暴力才是最殘酷的。」


  • 圖片來源:JUKSY


難道沒有考慮過給《無聲》一個 Happy Ending 嗎?


我終究無法完全體會他們。」柯貞年搖搖頭回答道:「這又回歸到一開始在思考的問題,我是一個講故事的人,我憑什麼用我的觀念去告訴他們或告訴觀眾,這裡面無論是貝貝、張誠甚至是小光,總有一天會迎來陽光普照的快樂結局?我只能告訴觀眾他們努力活著,儘管現實充滿了邪惡跟艱難,他們想活下去,也想活得更好。」而這也是為什麼柯貞年最喜歡那場貝貝跟張誠一起淋著雨看野台戲的原因,「有時候他們想要的幸福沒有很困難,甚至很渺小,可是他們卻很珍惜。



延伸閱讀👉專訪/這樣也能紅?要有兩把刷子才能把握舞台,許光漢:「我只是剛好很幸運而已。」


  • 圖片來源:JUKSY


「或許這個世界不夠美好,但值得我們一起努力。」


《無聲》整部電影包含描述了「上對下」的權力不平等與無奈之處,回想過去柯貞年曾拿下金鐘獎最佳戲劇節目獎的作品《天黑請閉眼》也與霸凌有關,究竟是什麼契機觸動到她,進而著墨於發揮這樣的題材?


「可能是因為小時候曾有被霸凌的經驗,而這個過程中讓我感受到很多很奇妙的情境,包含所謂的權力不對等。當時就會想為什麼我被欺負?為什麼沒有人替我發聲?為什麼突然又有人替我發聲?欺負我的人為什麼欺負我?他們為什麼要欺負人?甚至還會有一種很黑暗的念頭是,在同樣被欺負的人裡面,我還是比你優等,你才是最慘的,我不是最慘的,你活該被欺負,我是不應該的。儘管到後來我沒有再被欺負了,但因為害怕會被欺負而無聲的我,對那些被欺負的人來說,是不是也是一種共犯呢?」柯貞年說自己從來就不是那種篤定烏雲之後有藍天、明天一定會更好的人,不過她從不灰心,因為她知道,或許這個世界不夠美好,但值得我們一起努力


  • 圖片來源:JUKSY


 一段愛與救贖的故事 


大多觀眾在進戲院前應該就知道《無聲》不是一部看了會開心的片,甚至會讓人感到沈重或喘不過氣,但這不是一部關於「愛與救贖」的電影嗎?柯貞年接著說:「很多人問我這部片到底哪裡有愛?明明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利益辯護。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後來才終於明白,就算很殘忍,但我應該對這群人、這個故事都是很有愛的吧,不然好像真的沒有辦法撐下去。拍攝的過程中,聽到很多痛苦的故事,會有很多憤怒和質疑,也會有許多人希望透過這個故事為他們發聲,這些好或不好,都是讓我覺得無論如何要把電影做出來的原因,因為有一群人他們不是那麼被社會理解,但如果我能夠盡一己之力把這個故事說出來,有機會被大家關注的話,為何不做?這部電影我必須拍。


  • 圖片來源:JUKSY


我們會下意識逃避覺得殘酷的事情,習慣息事寧人,習慣趕快忘掉不開心的事情,然後我就會想,其實就算有愛,也有可能造成很多不理解,所以我們更不應該無聲,如果把這事情講出來呢?會不會因此不一樣?我想讓這些受傷的人或傷害過別人的人知道,逃避一件讓你痛苦的事情很容易,但長年放著問題不管,不去暸解它,就永遠不可能修復,唯有懂得如何溫柔掀開傷口,才有辦法癒合。另外,我也希望他們能夠感受到一絲溫暖,感受到世界上仍有人想要守護,並且隨時準備好雙手拉他們離開深淵。


柯貞年一字一句鏗鏘有力地表達自己的立場,除了感謝當時的自己就算再辛苦也不喊累之外,也對電影上映後受到觀眾好評回饋相當感動,她說:「其實光是大家進戲院看就是件很美好的事情,雖然看完後可能不會說它好好看,但覺得必須要看,就足夠了。」


延伸閱讀👉專訪/「如果有部電影能教我談戀愛⋯」《破處》楊懿軒、睦媄:「過去的跌撞成就了現在的我」



「我想當一個誠實的人,作品是不會說謊的。」


看世界的眼光和擔憂總是隨著時間和年紀增長,在理想和夢想之間,偶爾也會因為膽怯而退縮,但這次拍攝《無聲》時需要花很多時間與年輕演員互動和談話,柯貞年也因此從他們身上學會了不少道理:「當你很愛一件事時,你會費盡苦心地去做,在很多人眼裡可能看起來有點蠢,但我覺得這是一個很純真、很真誠的表現。像我在十幾歲的時肯定還不知道自己要什麼,而這群孩子已經找到自己的路,並且很努力往這條路前進,不過偶爾你還是可以從他們身上看到很像小孩子的部分,會累、會耍賴、會不耐煩,也很努力想要演好角色,做好導演的期望,所以每當我因為繁雜的事情感受到痛苦時,只要想到他們純真的一面,就會堅持下去,我想要好好守護這個東西。


  • 圖片來源:JUKSY


長大很容易被現實的東西綑綁,你會開始學會哪些話該說、哪些話不該說,也會有人開始告訴你應該要有一個什麼樣的社會形象,然後就會無意識的習慣了這件事,『自我』漸漸被吞蝕。可是我不想這樣,我不想當別人,我想當一個真誠的人、一個誠實的人,因為無論如何你的作品是不會說謊的。


不再擁有家庭保護傘的我們,離開學校,進入社會,偶爾隨波逐流,偶爾嚐到甜頭,遇到良師益友,也會看盡所有的光怪陸離,希望當我們開始擁有話語權,學會如何為自己發聲時,都不要成為自己討厭的那種大人。


  • 圖片來源:JUKSY


後記:

訪問的過程中,柯導不知道已經是第幾次反問我她的答案會不會太政治正確了,我總是趕緊搖搖頭要柯導放心,但過不久她又開始擔心會不會把自己說得太好,於是急忙打預防針說自己沒有大家想像中那麼勇敢,這讓我想到這句話,而我想送給她:「這個世界並不需要更多成功的人,但是迫切需要能夠療癒的人;能夠修復的人;會說故事的人;還有懂愛的人。」柯貞年絕對是其中之一。或許生活在這容易被道德綁架的社會裡,柯導真的沒有那麼勇敢、那麼完美,生而為人一樣會固執、會害怕,但卻從來沒退縮過,就像她清楚明白《無聲》這部電影可能會引來多大的反彈和爭議,卻還是咬緊牙地拍了,也是因為她的堅持,才讓大家有機會重新思考,明白很多現有答案其實沒有那麼絕對。然後柯導不用擔心,儘管繼續說你想說的故事吧,因為「作品是不會說謊的」(雙手比讚)。


Editor / Text _ Edna

Photograph / Design _ 鑾

MakeUp / Hair _ Phoebe 楚宜、Mia

Special Thanks _ GABIKAPI


本站圖片部分取自於網路,如有版權使用疑慮煩請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