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台灣在影視作品中的形象置入已屢創佳績,從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中推廣的平溪天燈,到電視劇《想見你》讓台南白糖粿一夕爆紅,再到韓國人氣女團 New Jeans 的音樂錄影帶拍攝地引發粉絲朝聖潮,無不彰顯出台灣作為影視拍攝地與文化符號的無限潛力。然而,這些案例只為台灣帶來了短期的文化與經濟效益,其深層意涵卻未能被完整呈現與傳播,讓這波熱潮的後續發展逐漸停滯,無法打造極具辨識度的「台灣味」。

延伸閱讀:比韓劇更吸引人?土耳其電視劇席捲全球!台灣影視能學到什麼?

台灣味還不夠?破解影視文化輸出 4 個關鍵困境與機會!

•培養內容創作者在台灣形象打造的意識

台灣作為一個文化多元、科技發展快速且擁有豐富自然資源的地方,不論是隨處可得的美食文化如珍珠奶茶、小籠包、滷肉飯,通俗易懂的在地特色如夜市文化、茶文化、廟會習俗,或是譽享全球的高科技產業及溫暖人情味,這些都是在全球樹立一個獨特且吸引人的形象。形象表達的符號並不是由政府去界定或統一規定該如何呈現,而是除了在視覺畫面上的考量,內容創作者應該有意識地去提取並置入台灣形象,不論是街景或美食或宗教的元素,都是不同類型的「台灣味」塑造。

•深化文化敘事:將文化符號融入故事核心

台灣的影視作品應更加注重文化內涵的展現。例如,在講述平溪天燈時,可以結合天燈的手工製作過程、地方匠人的故事,甚至將其祈福文化與劇情主題相結合,讓觀眾感受到文化的生命力。同樣地,白糖粿可以在劇中展現其背後的家族傳承或地方歷史,賦予小吃更多的情感價值,以更深層次的方式打動國際觀眾並進行文化符號傳播。

想見你
    圖片來源:想見你

•建立跨部門合作的支持系統

政府應提供政策支持,與民間文化團體、企業合作,整合資源,集中力量對外推廣台灣形象,成立專門的文化影視推廣機構,提供從劇本發想到拍攝到宣傳的全方位支持。以韓國「文化內容振興院」為例,台灣也可打造類似機構,協助導演和製片人在劇本階段融入台灣文化元素,並提供財務支持與拍攝便利。透過與影視產業的緊密合作,確保台灣文化元素的輸出具有規模與深度。

•持續推動形象品牌化經營

文化置入成功後,應該與地方經濟結合,發展長期的品牌化經營。例如,平溪可以設計以天燈為主題的文創產品與互動體驗活動;白糖粿則可藉助包裝設計與行銷策略,成為具備全球吸引力的伴手禮或街頭小吃品牌。文化品牌化的經營不僅能延續影視效應,還能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更能在國際觀眾心目中強化甚至是對台灣產生正面影響。

台灣的軟實力蘊藏無限潛能,無論是地方美食、傳統工藝,還是自然景觀,皆能透過影視作品傳播至全世界。然而,要讓台味真正走得長遠,僅靠「場景曝光」是不夠的,還需要結合深厚的文化敘事與有系統的推廣策略。從平溪天燈到白糖粿,再到韓團的拍攝地熱潮,這些成功的片段為台灣提供了寶貴的經驗,也啟示我們需要以更全面的方式塑造文化品牌。未來,讓我們攜手努力,讓台味不僅僅是一個場景,更成為全球心中永存的文化記憶。

【作者介紹】

陳宜旻(Benson),現任網銀國際影視總經理,深耕影視產業多年,精於市場洞察與優質劇本開發,曾參與《宿》、《刺客》、《周處除三害》、《華燈初上》及《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等多部知名作品的投資與製作。從發行經典IP《加菲貓:農場大冒險》、日本名導三池崇史執導龜梨和也主演的《怪物樵夫》、玄彬主演 2025 年度鉅片《哈爾濱》,皆成功邀請兩大日韓巨星來台造勢宣傳;積極展開電影發行事業的同時,也陸續引進國際級演唱會,秉持從内容到通路,提供觀眾最多面向的娛樂體驗,被喻為網銀泛娛樂獨角獸誕生之路的關鍵推手。

台灣味還不夠?破解影視文化輸出 4 個關鍵困境與機會!

(此篇內容由林湘庭共同編輯)




本站圖片部分取自於網路,如有版權使用疑慮煩請告知。

標籤關聯文章 : #台灣